国外受欢迎的民营车企国内遭遇政策冷遇

      上世纪90年代,中国才开始出现民营车企。民营车企出现时间短,经验不足,但这些公司不仅已经在中国国内扎根,而且正稳健地向海外扩展。

        您可能会认为中国政府肯定会关爱这些公司,因为它们创造了就业岗位和财富。但事实不是这样,虽然这些公司的产品在海外很受欢迎,但在国内仍然面临着歧视。

        中国官方一直偏爱国有企业,在贷款、补贴优惠及新企业快速批准等方面都能体现出其偏好。例如,2008年力帆工业集团向所在地重庆市政府申请允许成立汽车金融公司,但至今仍然没有获得批准。

        重庆市政府对其它当地汽车企业是否也一视同仁呢?并非如此,去年市政府向庆铃汽车公司发放了许可,庆铃汽车是一家国有的轻型商务车公司。

        重庆市新上任的市委书记孙正才上周走访了数家当地汽车生产商,力帆主席尹明善斗胆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诉了苦。

        尹明善的诉苦至少算是向前迈了一步。

        他想必不敢向前任市委书记薄熙来提出这一问题,薄当政期间"唱红打黑",多位民营企业主被认为涉黑而剥夺财产、投入监狱。去年薄因受贿及包庇妻子谋杀英国商人而受到查处。

        力帆并非个案,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另一家被视作二等公民的民营汽车企业。

        吉利于2010年购入沃尔沃轿车公司后,向政府申请许可与沃尔沃建立合资企业,在中国国内生产沃尔沃轿车,两年后,吉利仍然在等待审批。但与此同时,国有的奇瑞汽车公司却获批与捷豹路虎成立合资企业,奇瑞的申请不过是在数月前递交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 中国政府于1978年开始经济改革,35年后,与民营企业相比,政府仍然与国有企业关系更为密切。

        这意味着什么呢?低效的国有企业仍然依靠与跨国品牌的合资企业来获取赢利,他们还没有学会参与竞争。

        作为对比,民营公司如力帆和吉利则正在促进自身成为高效创新的公司。

        他们在中国市场与跨国品牌竞争,其产品有相当一部分出口到其它新兴市场国家。

        但中国政府的不公正待遇显然阻碍了它们的增长,也势必削弱中国整体自主汽车品牌的竞争力。